您可以输入30

金融市场

您所在的位置:
携六大特征 商品小牛犊孕育而生
 

  不管你承认不承认,国际商品CRB指数已经由1月20日的低点351.87点涨到6月8日的434.8点。不到5个月时间,该指数累计涨幅达23.57%,从而进入经济学上所定义的技术性牛市。相关统计数据亦显示,今年大宗商品的表现已经超过债券、外汇和股票,成为表现最好的大类资产。

  对于本轮商品走势的特征,海通证券研究所主管高上认为,在此轮大宗商品周期中,中国经济增速回落影响巨大,他预计中国2016年下半年经济逐渐企稳,商品市场可能处于熊市尾声与牛市的起点。其中有几方面的特征值得关注:第一,经过5年下跌,许多大宗商品已经探明底部,但价格仍然处在低位;第二,随着全球去产能,库存过剩情况不会加重;第三,商品企业的战略重心仍在紧缩与削减产出。美国原油产量终于下降,而油价也在年初下跌中探明了26美元的底部;第四,全球进入货币宽松阶段,美元强势阶段出现回落。大量资金寻找新的风口,而导火索有几方面共同作用:一是受美元指数回落触发,二是中国供给侧改革激活,三是通胀抬头,助推大宗商品价格回升。

  方正中期研究院院长王骏将2015年12月至2016年6月以来的商品市场“小牛犊”行情总结出以下六大特征:

  第一,2015年12月大宗商品反弹前夕,国内外主要商品跌幅巨大,螺纹钢和原油价格在2011年至2015年底跌幅近70%,2016年的反弹幅度分别达70%和90%;从原油、贵金属、有色金属、黑色金属及化工到农产品期货现货均受到抛售。与此同时,全球经济呈现低通胀、低增长、美元强势上冲100点、全球处在低利率期、国际贸易惨淡和中国经济结构性调整令增速放缓等特征。

  第二,2015年末至2016年初,贵金属开始引领大宗商品反弹,铁矿石等资源性产品接力传导到中国黑色系的钢铁、建材、煤炭等市场上来,“中国因素”成为引导此轮商品市场反弹的重要引擎。

  第三,作为商品市场龙头的原油则在2月11日探至26.05美元见底后持续反弹,至6月8日的51.53美元,累计上涨了97.8%,成为商品市场“小牛犊”的另一重要引擎。

  第四,中国供给侧改革在2016年“两会”后全面铺开和以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成为国内商品市场领涨全球的关键因素,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缩减产量、减少进口而需求保持刚性加剧了商品短期供给偏紧的局面。

  第五,此轮商品市场短期大反弹呈现速度快、资金量大、以中国品种反弹为主等特征,焦炭、焦煤、螺纹钢、热轧卷板等具备中国特色品种的反弹幅度普遍在60-80%左右。

  第六,全球宏观环境表现为不平衡的利率水平、加息降息错配、主要经济体经济复苏水平不一及增长衰退各异,各国股市、汇市和债市回报率下滑,投资性资金进入处在价值洼地的商品市场“抄底”,这是大宗商品反弹的直接原因。

本资讯内容摘录自第三方机构或组织,仅供参考,不代表工商银行观点。对于任何因使用或信赖本资讯而造成(或声称造成)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我们不承担任何责任。

(摘自中国证券报 2016-06-13)